杭州“110”:36年变与不变中守护“万家安宁”

  杭州1月10日电 题:杭州“110”:36年变与稳固中守护“万家安宁”

  作者 王潇婧 周德双

  “您好,这里是杭州110,叨教有什么可以帮您?”今年1月10日,是第五其中国人民警员节。走进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的杭州市公安局110接警服务中央,电话铃声相互升沉,接警员们熟练接起报警电话,有条不紊地询问、纪录……

  有事找警员,电话拨打“110”,这个深深嵌入中国人影象的特殊数字,已成为民众在身处险境、需要救助时最先想到、最信得过的“护身码”。

杭州“110”:36年变与不变中守护“万家安宁” 杭州市公安局110接警服务中央大厅。 杭州公安 供图

  时间回溯至1989年,一个“新鲜物件”在杭州市公安局总值班室内降生——110报警服务台。

  “那时清一色用了圆盘拨号的模拟信号电话,也没有盘算机程序控制,以是不少含110三个数字的电话会被错接进来。但打进来的报警电话险些都是实着实在的案子。”一位退休民警回忆说,笔和本子是每个接警员必备的“两件套”,接到报警电话后,要迅速用笔纪录在案,再打电话给响应的派出所,“接警效率跟现在是没法比的。”

  随同着经济社会生长,治安状态日渐庞大。1998年,浙江省县(市)以上公安机关所有开通110报警服务台,实现了从东海之滨,到西部山区的笼罩,也让平安理念、法治理念逐渐萌发。

  2004年,浙江率先提出大平安建设,力争民富与民安齐头并进;2006年,浙江省委作出法治浙江建设的重大决议,开启了法治建设从“事”到“制”“治”“智”的转变。在改造浪潮中,杭州市公安局顺势而为,“110”由最初仅接受群众报案的电话,成为集一样平常接处警、应急指挥调剂等职能于一体的综合实战平台。

  陈少杰是杭州公安首批向社会公然招募的110接警员,也是现在杭州110接警服务中央资历最深的接警员之一。

中国制造的全球首列碳纤维地铁列车在山东青岛正式投入商业运营

  20年来,随着“有难题打110”成为家喻户晓的共识,陈少杰接到了不少非警务类的求助,如家里漏水、电表跳闸、旅游纠纷等。若何让有用警情获得更实时的处置,让民众诉求获得更精准的解决?

  近年来,杭州公安通过构建非警务报警协同处置系统,周全买通110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、州里街道下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。从之前公安一家“统包大揽”,逐步形成党委政府主导,政法委、信访、公安等多部门共建共治的社会名目,进一步释放警情压力,让警力加倍集中投入到袭击违法犯罪的主责主业之中。

  2024年,杭州全市110共接到群众报警550万余起,其中有用警情244万余起,受理群众求助48万余起。

杭州“110”:36年变与不变中守护“万家安宁” 接警员平均天天接报警电话200至300通。 杭州公安 供图

  当问及天天平均接200、300转达警电话的接警员,这份事情最难的是什么?人人不约而同地回覆:定位。

  “110是一条‘生命线’,险些每位接警员都感受过生命之重。”陈少杰说以前唯一的参照是接警台上摆放的杭州舆图,上班第一天,就是让人人背地名、对应的派出所、派出所值班电话等,“这些都必须要脱口而出,即便现在有了智能的导航软件,这仍然是我们稳固的传承,由于许多警情,不会留给你太多搜索的时间。”

  因便民而生,因利民而强,由于民而变。

  杭州市公安局接警处三大队队长蒋国富先容,针对报警人自我定位模糊等问题,杭州公安还行使定位手艺,实现报警坐标精准化,通过将报警坐标与都会监控系统慎密联动,形玉成方位、立体化的治安防控网络。

  “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,一秒钟既可能阻止伟大损失,也可能拯救一条鲜活生命。”蒋国富说,在大数据加持下,现在最快20秒就能派出单,确保警力第一时间到达现场。

  透过时间之窗向历史致敬,我们不难发现,36年间杭州“110”履历了从确立之初的一部电话,到现在依托大数据系统全力构建新型110接处警勤务模式的转变,接处警领域法治化、专业化、智能化水平不停提升,但稳固的是电话那头予民心安的声音和信托。(完)

【编辑:曹子健】

原创文章,作者:APP软件开发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1keyapp.com/archives/92115.html

(0)
APP软件开发APP软件开发
上一篇 5天前
下一篇 5天前

相关推荐